來來來,照過來,各位鄉親照過來,今日不談鳳梨,也不搞笑出賣身體,我們來談論一個嚴肅正經
的話題,關於農業,甚至是國家的未來,請勿用嬉戲的態度面對,也禁止在閱讀文章的同時發出笑
容,以沈重的心情結束本篇文章,才是同理心。
近年來最熱門、最火紅、最人神共憤、最想令人丟鞋的話題,想必就是我們偉大的 水母(抬頭以
示尊重,不要監聽我)a.k.a 馬邦伯了,除了他一支獨秀引領風騷之外,青年返鄉的議題也持續得
到關注,由於大環境對於青年十分不友善,不論是返鄉找工作、開創自己的小事業或繼承家業,至
少,都會比在台北領個兩三萬的薪水還要來的有生活品質。而其中,返鄉務農更是常常佔據媒體版
面,也不意外,台灣人就是熱愛一窩蜂追求新鮮事,在平均年齡六十歲的農夫界,有年輕人願意投
入,甚至是帶著高學歷,別說媒體會感興趣,連我都很想把這些人的頭殻解剖,看看腦袋有沒有壞
掉,或是被下了符,真的是『拍泥當,搞蕭狼。』
連反應比雷龍還遲緩的政府,也開始(終於)注意到農業青年的問題,端出一些我也不知道有沒有
瘦肉精的牛肉,我最近吃了幾口,目前還沒烙賽。農業從齡人口出現一個不小的落差,老一代的人
退下後沒人銜接,有人也是看準了這現象,覺得農業不是沒有未來性而想投入,但是,想歸想,前
方可是佈滿荊棘,考驗重重,不論是農地取得、專業技術、資金來源、包裝行銷、看天吃飯........
我大概可以講出100個讓人打退堂鼓的理由,不只是潑一桶冷水,而是冷水都結成冰塊直接砸死人
,儘管如此,很多有志青年仍紛紛投入。而不論是政府或是民間討論相關議題,都始終把重心放在
『技術層面』上,有個不願面對,也不知道該如何面對的殘酷真相,始終沒人敢拿上檯面聊聊。
累了吧,聽首歌好嗎?
如果今天有一個沒啥資源但卻對於農業有滿腔熱血的年輕人,可以去克服各方面的問題,但是卻可
能面臨到一個現實,有可能到了三十幾歲娶不到老婆交不到女朋友,各位看倌,您說說,這樣的農
業會吸引人嗎?
別說我開玩笑,請聽我一一分析。
青年初入農業,通常得校長兼撞鐘還得澆花掃地洗馬桶,基本上所有的時間都賣給了土地,認識作
物、瞭解土壤、肥料實驗、生產記錄、包裝行銷、客人互動、被政府消費(疑)......,總之,有著
太多雜事要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鳳梨在夜間催花,晚上十點賴在沙發上看著康熙哈哈大笑時
,可能有一個傻呼呼堅持不用藥的農人正在網室裡抓著夜盜蟲。
許多準備享受人生下半場的父母,都為了這些死小孩不得不踏入火坑,為什麼鳳梨收成時,消費者
可以聽到我甜美帶有磁鐵又性感的聲音?因為我爸正在田裡背著笨重的鳳梨,不支薪。務農,不是
一個人的事,是一家人的事,我弟白天在高雄的麵包店上班十二小時,隔天放假還得來幫我裝箱鳳
梨,有點衰。
不過,這些都是有辦法去克服,各行各業都有其辛苦,每個人的選擇不同,但是隨著不等人的時間
一直往前走,慢慢的,開始會收到紅色炸彈攻擊,面臨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關卡,思考生命的下一
個階段,小孩就先別提了,無論結婚與否,我想大多數的我們都會希望身邊有個伴,去分享今天抓
了幾隻蟲,不見得要一起務農,但至少要有個心靈寄託,那是一種安定的力量,我們都追求身心靈
的成長。
當然,肯定有人會說,不只是農友,一旦投入工作後,生活圈都會變得很狹隘,比方說工程師的生
活也是悲慘,穿上無塵衣後連同事是男是女都無法分辨。
巴特,大多數的工作都還是得跟這社會有所接觸,至少可以跟同事互動,或是聯誼之類的,比較有
認識異性的機會。務農青年以男性居多,同事可能就是爸媽,同性的農友,女孩回到鄉下的比例偏
少,就算有句成語一見鍾情,但也得有機會見到面才會產生情愫,然而,農村最多的常駐人類就是
兒童與阿公阿嬤,還有史上最強生物歐巴桑。
上個月,參加了一場農業青年聚會,白目如我當然提出這現象跟大家討論,獲得一些共鳴,我常自
嘲自己曾是很夯的三單男『單車、單眼、單身』,現在單車被跑步幹掉了,在台中種米的小馬則把
三單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單雙筷、單人床、單謀郎(等不到人)』,一語道出務農青年的心聲,嗚
嗚 T_T ,而這現象,不止出現在台灣,澳洲、日本、歐洲都存在類似社會問題,甚至還製作了半
娛樂性的節目『幫農夫找老婆』。
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家庭在這社會上,確實是扮演著一種安定的角色,自古以來,農業社會也傳
遞出一種家庭和諧的形象,雖然不是很富裕但是精神很富足。但農村的現況卻是王老五羅漢腳滿街
跑,有些還因為務農搞的家庭關係不是很好,農村要再生,就得想辦法讓青年農民『生』,要生的
前提就是得賺錢,沒有完整的家庭,一些熱血青年被政府拐騙回到農村,到頭來農村只會淪為單身
漢養殖場,沒有完整的家庭,就不會有小孩,不會有托兒所,不會有商店,基本的農村經濟無法建
立,農村還是只能走向夕陽,這不只是農青的問題,而是一個不得不去注意的社會問題。結婚生子
的青年農民不是沒有,但大多都是在務農前就塵埃落定,而且很大一個前提是,農二代居多。
因此,不才在此提出提出兩點訴求:
1. 希望馬英九總統能夠重視農業青年找尋另一半的問題,現在丟鞋正夯,不排除號召百萬農青大軍
上凱道,一人一雨鞋砸向總統府,你要知道,我們的雨鞋,很臭,醺死你!
(馬先生也是滿衰的,現在不管啥事都要叫他出來面對)
2. 既然農委會都只重視生產,那也要重視農青想要生產下一代的需求,不要以為我們只會生產農作
物,請擬定一個生產輔導計劃,或是成立農青婚姻仲介部門,本人願意無償擔任部長,以便假公
濟私,先行過濾自肥,進而收取佣金。
玩笑開完了,回到正軌。假若我在務農之前知道農業這現象,還會不會投入?我不知道。假若我到了三
十五歲,還是孑然一身在鳳梨田揮汗,又沒賺幾個銀兩,會不會放棄這條路?我不知道。又或者,賺了
幾個錢,但取個了個外配?我不知道(外配的戰鬥力很強,在農村的風評很好,但她們通常以為嫁來台
灣要享福,沒想到被台灣人騙來,只能在夢裡想福),我倒也不會想到那麼久以後的事情,否則,當初
也就不會踏入這領域,連鳳梨要種一年半都不知道。我只知道,今年二十七歲,對於目前的工作保有十
足熱情,很喜歡現在人生的狀態。
但我也必須承認,做了一個有點錯誤的示範,老是在臉書上分享一些亂七八糟的照片,好像務農很好玩
,很寫意,把農業說的多光明美好,那只是某一個面相呈現,恐怕誤導了一些人,對農業產生憧憬,現
實的殘酷或是辛苦層面我提得並不多,因為我覺得講那個很無聊,而且收視率也會很差,加上我是極其
幸運的一位,對於艱辛的那一面感受肯定比不上其他前輩來的強烈,但也是因為經歷過,更無法想像其
他人到底是怎麼撐過來。
踏入農業兩年來,一開始懞懂無知,很幸運阿公留下一塊寶地加上走了狗屎運,當有人來請教青年返鄉
務農的問題時,我總是回應一些『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之類的空包彈,單純的以為這是個真善美大同
世界,現在回想起,某種程度上會覺得自己害了人;如今,我會說『你是個可以享受孤獨的人嗎?』
但是,享受孤獨並不代表,就可以一直一個人。
謝謝那個陪伴著我走來的女孩,雖然你有時候會跑開,但是我知道你一直都在。
『春夏之際,微酸帶些甜蜜,她的名字叫鳳梨,我說,那是一種 愛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