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我超屌,你們哪位巡過水路舉手給我看看。
本來颱風天想躲在南澳見識一下真正的颱風,但原住民對於大自然高深的智慧告訴我颱風應該不會
對宜蘭有太大影響,加上也是有拿麼一點點擔心下雨後的土地,所以還是返家好了,雖然雨量不多,但
涓涓細流也是在颱風加持下成了滾滾黃流。這輩子瘋瘋癲癲太久了,是時候拿出點正經的態度面對自己
要做的事了,不然陳昱余都會在那邊靠杯,雖然他也是愛之深責之切,但我依舊覺得他很靠杯。
大自然跟人一樣都有個性,就待觀者如何去解讀。我爬山,看著雪山宛如慈祥的祖母,她是最好親
近的百岳之一 ;與她瞭望的南湖大山就完全相反,威嚴的山形矗立在中央山脈最北端,仿佛一位嚴厲的
祖父捍衛著台灣之顛。對我來說,農地也有其個性,雨水就是她情緒的宣泄,『水路』就是她宣泄的管
道。認識這塊土地,瞭解每一次大雨過後老天爺淚水走過的痕跡,順應自然,順其自然,老天自然會有
所回報。
阿公做的擋土牆日積月累下有些排水的孔洞都已經阻塞,颱風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將其打通以利排
水,因為之前八八風災有點把擋土牆撕裂開,加上早期的工程沒有打鋼筋,若排水沒做好,大量雨水一
直積在土地上,怕擋土牆承受不了重量被往外推,最嚴重的狀況就是整片牆垮掉大量泥土被沖刮走,雖
然經歷過八八風災後證明那片牆還是挺耐操的,不過以防萬一,能多點防護措施還是好的。
巡田水巡田水,到底田水有什麼好巡。簡單來說就是看土地的水路有沒有被阻塞住,有沒有循著
正常的管道宣泄出去,而不是讓雨水另開新路把農地的泥土沖刷走,這樣會造成農地高低不平,大雨
過後還得想辦法填平,然後把原有的水路道路闊寬。有些比較鬆軟的泥土容易積水造成土地含水往下
壓,這時候在水窪處挖一條小通道把水排出去,否則久了水退之後那地方就會變特別低窪。阿罵說,
下過雨的土地不能亂踩,只能走在田埂踩著水路,不然土地會『ㄟ告』變成啞巴,意思就是,泥土已
經含水太多很軟爛,如果再補一腳讓她陷下去,土地就無法透氣呼吸。
好像很久沒有玩過爛泥巴了,以前住鄉下,下雨天穿雨鞋踩在爛泥裡是件習以為常的事,搬到都
市後,不知怎麼搞的,水泥柏油取代了泥土,小時候那種一腳踩進爛泥的感覺就消失在記憶裡了。下
著雨,帶著斗笠穿著雨鞋頂著雨,穿梭在田間,一個不小心我又踩進了爛泥,踩進了兒時的回憶,一種
太過於真實的記憶。
阿幹,工寮裡面積水了,我要趕快去幫我爸,不然他又要跟陳昱余一樣靠杯了。